徐文立:前蘇聯一夜崩塌的深層原因 ——與某先生談話的紀要和充實
前蘇聯一夜崩塌的深層原因
——與某先生談話的紀要和充實
徐文立
(2020年1月6日)
https://xuwenli2018.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_9.html
前蘇聯一夜崩塌的深層原因諸多,不一一列舉;我之見主要如下:
1. 蘇聯前之俄國與西方的歷史淵源深厚;
2. 彼得大帝開始的前俄國突飛猛進的西化;
3. 東正教在俄國根深蒂固,至今如此;
4. 蘇共20大之中及之後,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批判和揭露,亦是對蘇共和共產主義的批判和揭露,深入人心;
5.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俄羅斯母親們反對、阻止兒子參軍的運動,極大地挫傷了蘇軍的榮譽和戰鬥力,比「釜底抽薪」更甚,成為蘇軍撤出10年侵略阿富汗戰爭的根本原因;
6. 任何一個大國,維持如前蘇聯那樣遼闊的疆域,主要依靠強大的國防力量;然而上個世紀,美國參與的二次伊拉克戰爭,本質上是美國和前蘇聯軍事戰略、戰術和軍事裝備的角力和較量,戰爭中前蘇聯軍事戰略、戰術和軍事裝備一敗塗地,前蘇聯軍隊的榮譽和軍力也隨之喪失殆盡;所以,一旦前蘇聯波羅的海三小國宣布「獨立」,蘇軍無力、甚或不敢鎮壓,前蘇聯的解體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7. 前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家族,有眾多受到斯大林政治迫害和斯大林政策受害的人,使得戈爾巴喬夫年輕時就立志要結束蘇共的專制統治;
8. 橫空出世的葉利欽……;
9. 前蘇聯被美國所謂的「星球大戰」軍備競賽掏空了軍事工業和國民經濟的實力;
10. 當年,偉大的美國具有的無與倫比的道義力量的影響;
……
了解以上這些,對判斷中國社會可能即將到來的巨變有一定、甚或根本無法類比的借鑑意義……。
前蘇聯的昨天,可能永遠會是中共國的今天;很可惜,前蘇聯的歷史,和中共國的歷史背景卻是那樣的不同……。
----------
附件——
卢克文: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成为毁灭苏联的希望的
2020-06-11 16:34
https://www.sohu.com/a/401224783_425345
安德罗波夫为戈尔巴乔夫操碎了心,但他跟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益往来,他是真心觉得国家需要实干型的年轻人才,而政治局里的老人太多,国家顶层需要新鲜血液,他一直觉得,戈尔巴乔夫是国家的希望。安德罗波夫先生,戈尔巴乔夫后来确实成为了国家的希望,不过是毁灭的希望,而不是革新的希望。
壹 一个年青人的改变
戈尔巴乔夫出生后不到两年,苏联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饥荒。
他出生于1931年3月,那时候苏联刚成立九年,成天活蹦乱跳,他生在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这个地名我知道你们读不下去,每次读到斯拉夫人的地名人名,其实我也有想打人的冲动。
这块地在苏联边疆西南角,穷,没什么人口,到处都是湖泊,村子又在草原区域,平时连个鬼都没有,你可以把戈尔巴乔夫想像成一个出生在贵州或者云南的中国西南人。
这孩子没生在大城市,一出生就特别苦。
戈尔巴乔夫两三岁时,大饥荒降临,他的四个叔伯死了三个,全村饿死了一半人,有的甚至全家饿死。
这起饥荒就是《乌克兰低头不语》里提到的那一起饥荒惨剧,当时斯大林要推行农业集体化,动员农民们加入集体农庄,但是部分农民不愿意,斯大林将他们划为“富农”,举家放逐到西伯利亚,留下来的农民要么没有丰富耕种经验,要么是因为担心也被划为富农,不愿耕作,结果粮食产量暴跌,大批大批饿死人。
戈尔巴乔夫的爷爷也不愿加入农庄,在1934年因为消极怠工,没有完成播种计划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砍木头,本来打算让他砍个七八年,后来因为态度较好,砍了两年提前释放。
戈尔巴乔夫的外公是一名党员,1937年在大清洗时被打成“右派托洛茨基反革命组织成员”,未经审判坐了14年的牢,后重新释放,官复原职。
外公被捕使戈尔巴乔夫全家受尽歧视,他说“邻居及小伙伴像看敌人一样看着我和我的家庭”,这件事深深伤害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自尊心,奠定了他成年后对斯大林的憎厌之情。
戈尔巴乔夫15岁开始到农场劳动,17岁会开联合收割机还获得过红旗勋章,19岁时成为预备党员,因为热爱学习,戈尔巴乔夫在这年9月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他是全村唯一一个能考进苏联最高学府的人,相当于一个贵州山村小伙考进了北大。
是真正的全村的希望。
如果不是考进莫斯科大学,戈尔巴乔夫就会开一辈子的联合收割机,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
1950年,乡下小伙子戈尔巴乔夫进了城,到莫斯科学习,那时候他穷得跟个鬼一样,同班同学说他常年只有一条有个洞的破裤子可以穿,当然当时的学生们都穷,大家每天唯一能吃饱的一顿是上完课后去法律系的自助食堂搞定,偶尔可以看一场电影或者去一次剧院,周日就去街上没头没脑地瞎逛,渴了就去打一杯开水放点白糖,茶叶是肯定买不起的,想喝酒的时候,就凑钱买一瓶伏特加大家一起喝。
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大学一共待了五年。
这五年里他学习了苏联的法律和马列理论,甚至学习了西方政治学,积极参加各种辩论会,因为成绩很好,又擅长交结朋友,在大学里很是吃得开,成为法律系共青团领导人。
1955年大学毕业后,24岁的戈尔巴乔夫回到家乡从政,担任共青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因为名校毕业,大学时又狂点演讲和组织两项技能点,当地最大话事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第一书记库拉科夫很是喜欢他,三年后,27岁时他就升到共青团边疆区委第二书记。
戈尔巴乔夫除了会搞好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工作能力很强,年轻时长得又帅(老了残得不行),在组织内部混得风生水起,其后一路官运通,平步青云。
但是,我现在要在这里摁一下暂停键,再来讲他后面的官场升职记。
因为就在他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期间,作为20多岁前途无量的党内年青精英,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对苏联其后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冲击。
对他发起巨大思想冲击的人,名叫赫鲁晓夫。
1956年2月,苏共在莫斯科召开第20届党代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总结报告,就在会议结束前24号的深夜,赫鲁晓夫突然作了一份《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超长篇秘密报告。
这是一份全面批判、否定斯大林的报告,报告陈述了斯大林大量触目惊心的1934年后对党内干部迫害镇压的事实,一共分八个部分,揭露了斯大林独断专行导致卫国战争损失惨重、践踏列宁民族政策、骇人听闻的个人崇拜、粉饰现实、破坏党内民主等问题,还提出了克服个人崇拜的几项措施。这篇报告太长,赫鲁晓夫念了整整四个半小时,从深夜一直念到凌晨。
在这之前,斯大林在苏联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和列宁一样,是苏联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伟大领袖,赫鲁晓夫突然全面否定斯大林,颠覆了常人的基本认知,相当于告诉大家,地球其实是四方形一样让人震惊,赫鲁晓夫讲完后,台下的人全场懵逼,“只有几下胆大的掌声廖廖响起,大厅里鸦雀无声,没有坐椅的嘎吱声、没有咳嗽声、更没有窃窃私语声,大家连互相对视一下都不敢,没有一个人说话。”(现场与会者回忆录)
赫鲁晓夫所陈述的斯大林报告,经过后世许多历史学家考证,大部分都有事实依据,只有极少部分没有证实,这次报告没有录音也没有速记记录,3月1日赫鲁晓夫向主席团委员分送了拟发各级党组织的报告文本,3月5日,苏共中央决定向下传达秘密报告,建议各州党委、边疆区党委和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让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工人、职员等了解“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取消报告的绝密标志,但不能刊登。
这起报告至今还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苏联垮台的起源。
1956年3月,25岁的党内精英戈尔巴乔夫读到了这份报告,他一定想起了自己村庄饿死一半人口的大饥荒,被曾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爷爷,还有14年牢狱之灾的外公,以及外公被打成右派时,邻居们异样的目光。
他对斯大林的恨意从心中燃起,他绝不能原谅斯大林。
1958年,经过老领导的提拔,戈尔巴乔夫成为共青团边疆区第二书记,仅三年,1961年顺利升任第一书记,在这年10月召开的苏开二十二大,戈尔巴乔夫毫不犹豫投票赞成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重新下葬到克里姆林宫一处围墙下面。
大概从1956年3月读到那份秘密报告开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的感情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恨斯大林开始,他慢慢怀疑自己所在的党,以及党未来的方向。
当他爬得越高,越向历史的远方行进之时,这种情感就越来越强烈。
他最终成为了亲手葬送苏联的关键人物。
贰 双面斯大林
当戈尔巴乔夫还在情感深处痛苦纠结时,我们先泡一杯茶,吃两块饼干,现在我们要摁下历史的后退键,将时光回拨三十年,我们要回去看一看,弄清楚一件事:斯大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赫鲁晓夫的报告一出,斯大林的形象全面崩溃,当时受影响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一人,许多年青政治精英的世界观都被震成了饺子馅,他们的信仰崩塌了,当后来他们成为苏共最高阶领导人,目睹苏共特权泛滥的年代,觉得这个国家无可救药了,这些人才决定团结在一起,全力搞垮苏共。
所以我们不得不谈一谈苏联倒台的精神源头,曾经伟大的导师斯大林。
应该说,赫鲁晓夫陈述的斯大林大部分问题,并没有说错。
他主要提出几点斯大林重要错误:1.1932-1933年大饥荒,大概饿死了上千万人(无权威数据,只有大概估算数据)。2.大清洗至少造成70万人死亡,几百万人遭到镇压。3.斯大林造成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极大的伤亡。
这几点看起来让人感觉斯大林跟个神经质一样,有些事情做得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逻辑,不过我也常说,“万物本源皆经济”,凡事用经济利益一剖析,就能找到各种诡异事情的背后原因。
苏联1932-1933年发生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想用办工业的方法推进农业现代化,当时苏联一是搞国防工业化,二是希望农业跟上发展速度,意图采用工业模式催快农业发展,结果拔苗助长,起到了反向效果,农民们根本不愿意将生产工具和土地都交给集体农庄,在加入集体农庄前,农民们都把自己家的猪、羊、牛,甚至家禽全部杀光,干起活来也消极怠工,斯大林的方法是谁怠工就收拾谁,所以戈尔巴乔夫的爷爷被抓去砍树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想出工出力,不想吃大锅饭,粮食产量也随之下降,1928年到1933年的农业总产值不增反降。
当时处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了追赶欧美强国,斯大林不计一切代价发展工业化,要求为了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大力工业化使工人数量大增,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集体农庄要求征购的粮食越来越多,而农庄的产值反而是下降的,农民们对这种生产方式很不满意,双方都有怨气,加上当时苏联故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逼迫农民高价购买工业产品推进工业发展,这种经济措施对农民伤害很大(学名叫剪刀差),苏联领导人坦言说这是“用剥削殖民地的方法剥削本国农民”。
农民们成为了急步工业化的牺牲品,部分农庄抵制粮食征购,斯大林要求强力镇压,反抗的农民都被判刑流放,农民们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一遇到一点天灾,就爆发了大饥荒。
上图是1928-1937年,刚好是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苏联粮食人均产量和肉类人均产量,大家注意人均产量是一直在下降的,而农业人口也下降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疯狂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投入在钢铁、电力、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重工领域,缺少的设备和技术都是直接找欧美国家购买。1913年时,俄国的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2.6%,美国占38.2%,英国占12.1%,德国占15.3%,差距非常大,这样的工业水平在一战里跟欧洲列强对抗十分吃力,退出一战后,1920年的全国工业产值下降了7.6%,农业产量跌了一半,1928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是一个被打烂的半农业国,工业总产值只排在世界第五位,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短短十年时间,苏联的工业产值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1913年和1937年世界列强工业产值占全球比例,其中苏联的变化最大
虽然一直没有找到从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人口具体变化数据,但能查到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从42.1%上升到了77.4%,说明有大量的人口从事工业领域,农业人口的减少、农民对集体农庄的抵触、对农民的盘剥、对工业的强力保护、加上一点天灾,便发生了大饥荒。
那斯大林就是个天生杀人狂?特意喜欢折磨苏联农民吗?
还是那句话,评判历史不要急着脸谱化、简单化,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政要神经病一样想搞死自己国民,一般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战结束后,其实各国矛盾冲突根本没有解决,只是缓和了几十年,当时的国际环境,火药味一直很浓,谁都不知道战争几时又打起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每天吃个饭都不安心,感觉旁边有无数人端着枪盯着自己,苏联此时如果不疯狂发展重工业,几乎必死无疑,因此斯大林铁了心要牺牲一切,集全国之力快步实现苏联的工业化,哪怕乌克兰为此死了几百万人,也要毫无犹豫地向前走。(这也是乌克兰民众至今痛恨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苏联才在1941年顶住了德国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的狂攻。
德国的工业化更精尖,1941年时全国光机床就有120万台,比美国的90万台还多,另钢铁产量达到3200万吨、煤5亿吨、石油480万吨,但工业人口有限,1941年德国仅6500万人口,苏联的工业化水平略低,当时德国的摩托产量是苏联的9倍,发电量是苏联的2.18倍,机床产量是3.35倍,卡车产量是2.14倍,但苏联工业人口更多,1941年有1.8亿人口,而且苏联有石油和战略纵深,加上美国的租借法案(向英国援助了314亿美元物资,向苏联援助了109亿美元物资),苏联才撑过德国的暴击。
斯大林根本没把前两个五年计划当成和平时期的生产计划,这根本是战争预备期间才有的举动。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斯大林的行为激进而惨烈,为了保证权力集中,他借1934年基洛夫被刺案发起了血腥的大清洗(戈尔巴乔夫外公因此被牵连入狱),苏联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有1108人被逮捕;十七大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139人,80%被逮捕,并且全部被处死;1919-1935年选出的31名政治局委员,有20人遇害;1923年十二次党代会选举出的7名政治局委员,除列宁已逝世,其他加米涅夫、李可夫、托姆斯基、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全部被杀;军队里5名元帅有3名被镇压,16名集团军司令、15名副司令、60名军长(所有军长级只有7人没有遇难)、136名师长(所有师长级只有63人没有遇难)等被枪杀,8万名军官中有3.5万人被清除出军队、判刑、处死。(北大徐天新教授《苏联30年代大清洗》)
斯大林将列宁创建的党变成了他的党,将军队变成了他的军队,将政府变成了他的政府,他要绝对权威,要苏联上上下下的绝对服从,并将这个国家,以战时状态,不计成本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我以前写朴正熙的时候,说他是一个残酷推进韩国工业化进程的人,而斯大林,则将残酷性推进了十倍,也将工业化范围扩大了十倍。
斯大林在位时发生的大清洗、二战重大损失(前面两件事紧密关连,清洗大量高素质军官才使二战初期惨败)、个人崇拜、大饥荒,他确实有错,但他狂暴推进苏联工业化进程,使苏联从农业国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并在二战中战胜了纳粹德国,他确实有功。
这篇文章我们不对斯大林生平下定义,只陈述过去发生过的基本事实,但有一件事是十分清楚的,我们判断历史人物时,要保持客观冷静,在斯大林活着时,大家全是吹捧夸奖,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将他几乎全盘否定,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神圣化斯大林,是错的,妖魔化斯大林,也是错的。
斯大林需要一个公正的评价,这个公正不是指简单的褒扬他或贬低他,而是对他的功过都坦承相待,过褒或过贬都会使后人走上意识上的极端认知。
不幸的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使苏联部分人对斯大林从狂热的崇拜变成了狂热的痛恨。
在那时候,斯大林的个人形象跟苏联的国家形象是紧密绑定的,彻底否定斯大林,也代表着彻底否定苏联的合法性。
赫鲁晓夫其实给苏联挖了个天坑。
25岁的戈尔巴乔夫个人信仰此时还未完全摧毁,但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加上自身家族在斯大林时期受过迫害,他的思维应该是从这时开始产生了巨变,他握紧了拳头,在苏共内部悄悄潜行。
他在等待着机会,击倒苏联这个庞然巨物。
叁 回到莫斯科
在库拉科夫的赏识下,戈尔巴乔夫27岁担任共青团边疆区委第二书记,30岁时升到第一书记,32岁成为党组书记,33岁担任组织部长,35岁成为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
中国现今最年轻的市委书记是45岁,而戈尔巴乔夫35岁就爬到了高位,可见前途一片光明。
戈尔巴乔夫在工作岗位上也勤勤恳恳、不骄不燥,颇得大家赞许,做书记时,他踏着泥泞的道路走遍了每一个区,对当地的养羊、玉米种植都费尽心力,他也没什么架子,说话不打官腔,当地百姓都说来了个好书记。
戈尔巴乔夫能从地方向中央挺进,除了他确实办事能力过硬、擅于和同事打交道外,除了老领导库拉科夫的照顾,还有安德罗波夫的悉心栽培。
库拉科夫在1965年升任中央书记,负责整个苏联的农业工作,临走前推荐戈尔巴乔夫接替了自己的职位。担任市委书记后,因为刚好那一带有许多高加索矿泉区疗养院,中央领导常来这里度假,37岁的戈尔巴乔夫在这里认识了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是当时的苏联大佬勃列日涅夫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年青时参加过游击队,从地方政坛一路爬上来,1961年成为中央领导,曾在克格勃老大的位置上干了15年,1968年他去疗养院度假时认识了地方书记戈尔巴乔夫,两人性格都比较务实,相谈甚欢,基情四溢,安德罗波夫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可造之材,内心深处将他当成苏联的国家精英培养。
为了给戈尔巴乔夫更多露脸的机会,库拉科夫升到政治局后,专门把农业部新推出的快速收割法放在戈尔巴乔夫所在地区进行试验,戈尔巴乔夫不辱使命,将农业生产搞得有模有样,媒体夸他是“革新者”,为他将来的高升刷了一波经验值。
39岁时,戈尔巴乔夫成为边疆第一书记,40岁时成为中央委员,他在边疆区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八年,却没有一次机会在中央全会上发言,只因为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们都不喜欢他。
不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跟当时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
作为一个实干派地方官员,戈尔巴乔夫不坐专车,每天步行上班,不去内部供应商店购物,孩子不上特别学校,只上普通学校,他会在街头逮到老百姓就听听他们的意见,还亲自进行土壤改良、监督修建斯塔夫罗波尔大运河、煤气设施安装、对畜牧业进行集约化管理、并发展边疆区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
年轻时的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实干家,但他不怎么享用特权的自我约束,使其他高官不敢把他当自己人。
无处不在的特权,是苏联官员阶层和普通百姓之间越来越远的一道鸿沟,是苏共离人民越来越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官员最早的特权源自列宁建立的营养食堂,但那时的出发点跟后来截然不同,当时俄国穷疯了,列宁和早期官员们跟老百姓在物质上一视同仁,有次一名粮食官员在运输粮食后向列宁汇报工作时,竟晕倒在列宁面前,官员宁肯一直挨饿也不动负责运输的粮食,列宁十分感动,为了保障官员们的健康以维持行政系统正常工作,才开办了营养食堂。
从这种特殊的食堂开始,后面官员们的特权越来越多,到斯大林手里时,特权成为他控制官员们的重要手段,他让官员们享受到常人难以触及的物质生活,但如果反对他,分分钟就会失去这种生活,甚至有可能被扔进监狱,大部分官员为此对他服服帖帖。
在叶利钦的自传里,曾详细记录着这些名目繁多的特权:他们有专门的医生、专门的疗养院、专门的百货大楼专柜、专门的学校、漂亮的餐厅、皇宫盛宴般的美食、舒服的交通工具、各种各样的津贴等等。
叶利钦成为候补政治局委员后,就分配到了3个厨师、3个服务员、1个清洁女工、1个花匠、1个卫生长,他如果想做一套衣服,只要说一声,就会有裁缝来敲办公室的门,到了三八妇女节,有人会拿来一张清单,上面列出能满足任何女性的礼品名目,随便挑。
叶利钦说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别墅时,吓一跳,“他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洗手间和浴室,餐厅里的桌子长达10米,厨房像一个庞大的食品加工厂。”
当时各个高官的吉尔车还没开出大门,沿途的各个岗亭就收到通知,保证一路绿灯,让吉尔车里的官员快速到达目的地。
就是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都享受着贵族待遇,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有40多人专门为他一个人服务。法国作家罗兰去拜访他后,眼红得不行,在《莫斯科日记》写道:苏联出现了“特殊的共产主义特权阶层”、“他们把荣誉、财富、金钱攫为己有。”
戈尔巴乔夫不太接受特权的行为,让大家都觉得他不是自己人,使他在官场上受到了排挤,不过幸好有安德罗波夫罩着他,1978年7月,老领导库拉科夫突然去世了,安德罗波夫推荐老戈到中央接库拉科夫的班,他还当众抱怨“一些无能的人不让老戈到莫斯科”来,为了举荐戈尔巴乔夫,他亲自说服大佬勃列日涅夫在1978年9月19日乘火车前往巴库,亲自考察戈尔巴乔夫。
安德罗波夫为戈尔巴乔夫操碎了心,但他跟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益往来,他是真心觉得国家需要实干型的年轻人才,而政治局里的老人太多,国家顶层需要新鲜血液,他一直觉得,戈尔巴乔夫是国家的希望。
安德罗波夫先生,戈尔巴乔夫后来确实成为了国家的希望,不过是毁灭的希望,而不是革新的希望。
经过安德罗波夫的努力,1978年11月,年仅47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中央书记,接任老领导的工作,负责农业问题。当他开始主持书记处会议时,副部长中有人列席会议后回来兴奋地说:我们终于出现了一个聪明正真的、关心国家状况并决心做些事情的人。
此时离戈尔巴乔夫大学毕业离开莫斯科,已经过去了23年。
可是他归来时,已不是当初的少年。
肆 权力的中央
1982年11月10日,76岁的勃列日涅夫吃多了安眠药,睡梦中死在别墅的卧室,安德罗波夫接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18年,统治时间仅次于斯大林,他也继承了斯大林模式,取消了赫鲁晓夫在22大上制订的干部轮换制,领导职务实行任命制与终身制,之前一个干部在一个职位上一般干3年,现在一干就是20多年,苏共23大的连任率达到了90%,除了去世的,其他人全部原职不动,公务员规模在他手里扩大了5倍,光工业部里就有1个正部长,18个副部长,人人都想成为公务员,1980年时,2.2亿人口的苏联拥有1800万公务员,这项制度使苏联产生了约300万人的特权阶层(官员及其家属),这个不流动的阶层为了享受特殊待遇,抵触改革,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时期,官员贪污只是个别现象,勃列日涅夫时期演变成全面腐败,他自己就很喜欢贵重礼品、豪华轿车,私下拥有10套别墅,官员们参与粮食、金刚石走私,甚至开始卖党员证,1970年代,阿塞拜疆一些地方给州委书记、部门官员、管理人员明码标价出售,乌兹别克的卡什卡达尔音州,党委第一书记加伊波夫亲自出售区、市、州一级的职位,连克格勃都有部分人向美国出卖信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苏联197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80%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85%,但这时整个国家失去了信仰,经济发展也从1970年代末开始下滑并停滞,苏联外交部、外贸部、后勤部、轻工部、文化部都出现了盗窃国家财产的现象,苏联已经显露出严重的衰败气象。
曾任苏联文化部部长的福尔采娃将用于装修大剧院的材料挪出来一部分,给自己建别墅,被人告发后,政治局开会批评她,福尔采娃当场发飙,站起来说:“有什么可责备我的?看看你们自己吧!”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清醒的安德罗波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动用雷霆手段反腐。
内务部长索科洛夫和工业出口局长斯米利亚科夫,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贪得无厌,查索科洛夫家产时,他家里名贵地毯铺了七层,名画古董不计其数,安德罗波夫直接将这两人枪决,从1982年11月到1983年底,安德罗波夫将苏联部长级干部处理了90多人,150多个州级领导处理了47人,震动苏联朝野。
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原本是个普通警察,因为长得帅娶了他女儿加琳娜,10年升为上将,出任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收钱收到手软,安德罗波夫把他也送进了监狱。后来这哥们在契尔年科时又被想办法弄了出来,戈尔巴乔夫时期又抓他去坐牢,最后坐完牢出来找不到工作,成了一名锅炉工。
安德罗波夫是历任苏联领导人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也是头脑最清醒的人,是世界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一个人,他不仅发起反腐风暴,还及时纠正当时的苏联定位,勃列日涅夫说当时的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但安德罗波夫认为苏联正处于“完善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这时他已经发现了苏联农业上的问题,开始推行家庭承包制(眼熟不?),也给工业建设松绑,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都超过了1982年。
安德罗波夫是苏联最后的希望,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苏联的种种问题,并对症下药进行改良,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多活十年,苏联是绝不会崩溃的。
但安德罗波夫在领导岗位上只任职一年多,从1982年11月干到1984年2月,就因为长期肾病去逝了,时年仅70岁。
接任安德罗波夫工作的,是契尔年科。
苏联第六任话事人契尔年科先生,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领导人,他出身贫苦,靠参军起家,后来混成了勃列日涅夫的大内总管,他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战绩或者政绩,一直在替“第聂伯帮”打打杂,做做宣传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将勃列日涅夫吹捧成“世界公认的领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杰出战士”。
不过他在任期间还好没有瞎折腾,基本认同了安德罗波夫的执政方向,也强调不要搞什么意识形态斗争,先搞经济,还继续扩大了企业自主权的试验。
虽然资质平庸,但也没有瞎搞。
平庸了13个月,挂了。
1984年2月接任国家领导人,4月开始说话呼吸都困难,离世前半个月还要被人从病床上架起来接受电视采访,1985年3月病逝,时年74岁。
1982到1985年,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再到契尔年科,三年里死了三任国家领导人,那时候美国的报纸画了幅讽刺漫画,一个挂着政治局牌子的病房里,坐着一堆奄奄一息的老头,医生摸了摸当中一个人的脚趾,兴奋地说:这个还能动,得,总书记就是他了。
实在太欺负人了。
大家都不敢再挑选年纪大的人做苏联最高话事人了,死人死怕了,最后选来选去,为了保险起见,就从政治局挑选最年轻的戈尔巴乔夫做老大。
安德罗波夫一直在培养戈尔巴乔夫做最高接班人,但没想到这一刻这么快到来。
戈尔巴乔夫当时的主要对手是莫斯科市委书记和列宁格勒市委书记,但是他们都七十多了,远远没有54岁的戈尔巴乔夫来得保险,而且民众也腻烦了再出一个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这种毫无朝气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不一样,他在地方上政绩出色,为人亲民,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还在斯塔夫罗波尔大学学过农业经济,虽然现在半秃,毕竟年青时还曾经帅过,无论从教育程度、从政经验、为人处事、八卦风水上看,都是苏联下一任话事人的不二人选。
苏联人民对戈尔巴乔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当他当成了扫除弊病、带苏联走向新世界的大救星。
不好意思,他不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只有安德罗波夫能救苏联,可惜安德罗波夫死得早。
戈尔巴乔夫最后将发起的,将不是一起改革,而是一场灾难。
年轻人啊,还是太冲动了。
1985年3月11日下午15点的政治局会议召开前,戈尔巴乔夫已经跟葛罗米柯做了笔交易,答应他当选后让葛罗米柯当任最高苏维埃主席,葛罗米柯做为先锋提议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说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不像某些人刚愎自用(暗指其他竞选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等等,其他政治局委员也纷纷点赞并留言转发,17点苏共中央全会召开,葛罗米柯代表中央政治局讲话,表示政治局一致同意戈尔巴乔夫为中央总书记。
会场上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比安德罗波夫当选时还要热烈。
戈尔巴乔夫站起身来,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戈尔巴乔夫站立起身的这一刻开始,苏联已必死无疑。
参考资料: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斯大林评传》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
《里根传》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那些人那些事》
《世纪悲歌》
《苏联的命运》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苏联真相》
《莫斯科日记》
《冷战的起源》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
《克宫内幕》
《五十年战争》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斯大林传》
《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与当代乌俄两国关系研究》
《朋友还是敌人》
《动荡三十年》
评论
发表评论